严重的逻辑设计漏洞: 包括批量任意账号密码漏洞、密码任意,撤单漏洞,订单篡改漏洞,找回密码漏洞,任意查询用户信息漏洞(姓名,,邮箱,),号信息任意更改,任意次数短信发送、任意或邮箱注册漏洞,账号普通越权操作其他用户密码,绕过限制用户资料、执行用户操作等,后台或者api接口安全认证绕过漏洞涉及企业核心业务的逻辑漏洞。
要保证充足的网络带宽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网络带宽的大小速率,直接确定了抵御攻击的能力,如果仅仅是10M带宽的速率,对于攻击是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的,选择至少100M带宽或者是1000M的主干带宽。但请注意,主机上的网卡为1000M并不意味着网络带宽为千兆位。如果连接到100M交换机,则实际带宽不**过100M;如果连接到100M带宽,则不一定有1000M的带宽,这是因为提供商很可能会将交换机的实际带宽限制为10M。
为了从渗透测试上获得大价值,应该向测试组织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这些组织同时会签署保密协议,这样,你就可以更放心地共享策略、程序及有关网络的其它关键信息。
还要确定的是,哪些系统需要测试。虽然你不想漏掉可能会受到攻击的某个系统,但可能仍想分阶段把渗透测试外包出去,以便每个阶段专注于网络的不同部分。
测试方法
有些渗透测试人员通过使用两套扫描器进行安全评估。这些工具至少能够使整个过程实现部分自动化,这样,技术娴熟的人员就可以专注于所发现的问题。如果探查得更深入,则需要连接到任何可疑服务,某些情况下,还要利用漏洞。
商用漏洞扫描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它所做的测试未能获得肯定,许多产品往往会隐藏测试结果。譬如,有一款扫描器就存在这样的缺点:要是它无法进入Cisco路由器,或者无法用SNMP获得其软件版本号,它就不会做出这样的警告:该路由器*受到某些拒绝服务(DoS)攻击。如果不知道扫描器隐藏了某些信息(譬如它无法对某种漏洞进行测试),你可能误以为网络是安全的,而实际上,网络的安全状况可能是危险的。
除了找到合适工具以及具备资质的组织进行渗透测试外,还应该准确确定测试范围。攻击者会借助社会工程学、偷、贿赂或者破门而入等手法,获得有关信息。真正的攻击者是不会仅仅满足于攻击某个企业网络的。通过该网络再攻击其它公司往往是的惯用伎俩。攻击者甚至会通过这种方法进入企业的ISP。
普通的测试服务和漏洞扫描工具只能发现常规性的漏洞,而对于系统深层次的漏洞和业务逻辑漏洞一般扫描器是无法探测到的,因此需要选择人工安全渗透测试服务来对业务系统做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安全检查。